查看原文
其他

高碑店污水处理厂:污水变清流 夙愿成现实

北京市市政院等 北京印迹 inBeijing 2022-04-01

新中国成立以来,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,随着七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、修编及实施,作为全国政治中心、文化中心、国际交往中心、科技创新中心,北京不断探索和实践“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,怎样建设首都”这一重大问题。


70年来,伴随着伟大祖国的复兴之路,北京逐步发展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。那么,北京城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如今的模样?面对新时期、新阶段,首都城市发展又面临哪些新挑战、新问题、新机遇?在纪念建党99周年和即将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,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、思考未来。


“北京城市故实”专题立足北京“四个中心”的城市战略定位,从城乡规划、自然资源、建筑工程、市政交通、文化生活五个方面,按照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(1949-1978)、改革开放后的30年(1979-2012)、党的十八大以来(2012-至今)三个阶段,讲述北京城市“故实”(注:“故实”指有历史意义的事实),带您重温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故事,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之路和辉煌成就。


1993年12月24日,“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通水典礼”在通惠河畔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广场上举行,它标志着当时我国规模最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胜利建成。

高碑店污水处理厂

(图片来源:网络)


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是解决通惠河污染的一项重点环境保护工程,它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、工艺设备先进的污水处理厂,其服务范围包括老城及东郊工业区,总面积为96平方公里,它的建成使北京1/4的城市污水得到治理。


通惠河水在高碑店闸上游还清,在其下游的河水得到改善,并为农业提供较好的灌溉用水,为工业发展、使用中水、节省水资源创造了条件,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明显,对治理北京水污染,改善首都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

01

通惠河曾经严重污染

过去城区及东郊一带的生活污水、工业污水都排放到通惠河,严重污染环境,给通惠河下游两岸人民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建成,实现了通惠河两岸人民多年的愿望。


通惠河最初是一条两岸垂柳、清澈见底的河道,是金、元两个朝代建成的一条人工漕运河道。东起通州,西到东便门,溯流而上,再经崇文门,南北河沿,直达积水潭,与白浮泉及玉泉山的泉流相会。昔日积水潭是南北大运河的终点,是漕运的水泊码头。50华里长的河道,有闸八座,形成阶梯形水面,运粮船只,逐级通过船闸,直溯京城,所以这条河原名“闸河”,元朝改建时漕运效果显著,皇帝赐名为“通惠河”,一直沿用至今。当初积水潭“舳舻敝水”,沿河“耕流不息”,十分繁华。

通惠河旧影(图片来源:网络)


岁月沧桑,这条河的漕运功能逐渐消失,形成以排水功能为主的河道。


50年代以来,随着城区人口的增长,工业的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污水量迅速增加。市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,相继修建了前三门、东护城河、通惠河北岸等污水截流管,减少了通惠河上游入河污水量。1956年5月,为了寻觅污水出路,选定高碑店村南的一块高地作为污水处理厂的厂址。自此,驰名中外的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也就因此而得名。1960年在这个厂址上,修建了一座简易沉淀池,沉淀后污水用于污水灌溉,形成了流域范围包括城区的东郊工业区的通惠河污水系统,即高碑店污水系统


60年代后期市政建设基本停滞。到80年代,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流域范围内已分布有1118家工厂,工业污水排放量多、污染浓度大。另外,这一带居住人口也增至220万,生活污水量急剧增加,每日排入通惠河的工业、生活污水量达到80万立方米。致使通惠河下游河水黑臭污染严重。

1991年,通惠河大望路桥段,环境污染严重

(图片来源:网络)


02

探求治理污水的最佳方案

70年代初期,世界范围的环境“公害”日益严重。当时周恩来总理非常关心这一问题,曾多次亲自视察首都的环境污染状况,批示要防治“三废”,保护城市环境,为子孙后代造福。


1972年联合国召开“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”后,我国也于1973年召开了“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”,有力地推动了北京市的环境保护工作。根据市政府的部署,1973年组成了“高碑店城市污水处理科研设计组”


科研设计组首先深入调查研究了系统内污染的状况,收集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污水处理的资料。进行了一系列小型探索性试验,最终确定了使用生物滤池的方式进行过滤。


高碑店污水系统的污水中,工业污水约占49.3%。面对工业污水量多,污染物浓度高、种类多、变化大的特点,如何科学地治理是摆在科研设计人员面前的又一难点。


1980年,一座日处理2000立方米的污水试验厂竣工。


1981年以后,经过一系列的科学试验,最终选用了先进的污水、污泥处理工艺,使其达到无害化。而处理产生的沼气、废热又可作为清洁能源再利用。


对流域系统内的工业污染源则要加强管理、控制与监测。对工业污染严重的厂家,必要时要采取“治、改、并、转、迁、停,以治为主”的方针进行管理。所排污水必须符合“排入城市下水道水污染物排放标准”,保证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转,最大限度地发挥处理厂的工程效益。据此,1983年报批了计划任务。


1984年编制出“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”的初步设计文件。


03

治理污水 还清通惠河

治理通惠河,造福两岸人民是北京市历届政府的夙愿,特别是通惠河两岸人民多年来的企盼。在党和政府的有力组织、持续努力下,这一夙愿和企盼变成了现实。


从1983年报批计划任务以来,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做了大量前期工程准备工作。


1990年12月5日,我国第一座特大型的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终于正式开工兴建了。


1994年4月初,污水处理试运行成功,处理效果达到设计要求,出水水质超过了国家排放标准,最终实现了工程预期效益。肮脏的污水,通过处理设施,变得清澈透明、缓缓流向通惠。

高碑店污水处理厂

(图片来源: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总院有限公司)


这个系统的配套治理工程——通惠河南岸污水截流管,于1994年竣工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于1996年竣工。


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,之后又实施了“南水北调”工程。如今的通惠河不但是排水河道,也是风景观赏河道。

如今的通惠河

(图片来源:图虫创意网)


站在碧波盈盈的通惠河畔回望,我们依然为这座工艺先进、效益显著的污水处理厂的胜利建成而自豪。


合作编写单位: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总院有限公司、北京印迹编辑部

作者:常憬,张紫玥

注:本文内容节选自《污水变清流 夙愿成现实》一文,有删减改动;

本文图片为北京印迹编辑部添加,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仅作交流使用,如有侵权,请联系平台删除。


推荐阅读

建国以来的北京水源建设——修建水库和引水渠

北京地铁二号线是怎样“环起来”的?

人民英雄纪念碑:永垂不朽的纪念!

为了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

时代之镜·建筑丰碑——“国庆十大工程”

人民大会堂:新中国现代主义建筑经典之作

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博物馆:传承历史 再创辉煌

中国第一条城市快速环路 ——北京二环路


您与京城,一之隔!

关注“北京印迹”平台

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

“北京印迹” 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主办,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,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,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。


“北京印迹”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,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、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。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,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、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,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,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。


“北京印迹”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,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、热爱北京、保护北京、发展北京,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!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